- 时间:2017.08.04
- 浏览量:15
进入第三季度以来,豆粕迎来新局势,此起彼伏,天气炒作势不可挡。...
进入第三季度以来,豆粕迎来新局势,此起彼伏,天气炒作势不可挡。6月底USDA报告的出台,给一直疲软的豆粕市场带来一番急剧的上涨行情则。而在本周USDA宣布的优良率泛起回升,CBOT大豆马上又泛起连续大跌。在天气难以捉摸的种种情况下,未来豆粕市场将在至关重要的8月份爆发怎样的转向呢?
先说说美豆种植天气,近期美国中西部泛起降雨,特别是中心产区伊利诺伊及爱荷华的墒情短期缓解,有益降水且温度更为温和,愈发利于处于鼓粒期的大豆作物。对8月份大豆作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进一步提升了大豆作物丰产的预期。美国农业部(USDA)周一宣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7月30日当周,美国大豆生长优良率为59%,高于预期值57%,也高于之前一周的57%,并且是近7周来的**回升。
不过目前优良率比去年同期依然明显偏低,上年同期为72%,抵达10年以来同期**水平。7月USDA报告中2017/2018年度单产预估值为48蒲式耳/英亩,而2016/2017年单产预估值为52.1蒲式耳/英亩,8月USDA月度供需报告中调低单产的可能性仍然较大。凭据相关单产模型推测,如未来两周优良率无法收复60%,则单产或将向47一线迫近。关于今年疲软的豆粕市场来说,将是有力的支撑。
再看看海内供应情况,受口岸拥堵及增值税因素延期到港影响,7月到港量依旧庞大。据统计,2017年7月份海内主要油厂进口大豆到港量共计约813万吨,较6月预期增加约50万吨。而8月份海内主要油厂进口大豆到港量约687万吨,较7月减少127万吨。进入8月份到港量虽比7月份的到港压力有所缓解,但下游需求恢复缺乏预期,加之天气影响了养殖业的恢复,海内养殖业恢复速度将进一步影响饲料消耗比率,致使豆粕库存难以消化。在面对行情不明朗的情况下,终端养殖业依然“随采随用”的战略。在近两日市场的大跌历程中,只有在8月2日油厂豆粕成交泛起明显放量凌驾30万吨;但到了8月3日,油厂豆粕成交又明显萎缩至6万吨的偏低水平。
关于8月的USDA供需报告来说,是2017年美国农业部首份基于田间考察对作物单产进行评估的报告。无论美豆单产如何调解,8月USDA报告势必将关于整个下半年CBOT美豆走势起到指导性作用。短期预期豆粕主力合约1801在2700至2750会有所支撑,待8月USDA供需报告指引,形势将更为明朗。